竞泰资本
2022年以来,央行逆回购操作愈发精准灵活,变动频率增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资金利率虽有上下起伏,但整体平稳偏松。货币政策工具箱“弹药”充足,总量上,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年内三次调降LPR;结构上,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2023年,货币政策要坚持“总量要够,结构要准”。降准、降息都具备操作的空间与可能性,幅度或依然有所克制。
|总量要够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准、降息具备操作的可能性
业内预计2023年将有两次降准操作,单次或维持在0.25个百分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降息的时间点最有可能在一季度实现。
而上个月央行刚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
央行可能从优化对结构性工具的配套支持、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比如推出“货币政策再贷款+财政贴息”组合工具、疏通基建配套融资的市场化渠道)入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展开全文
同时,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降准对我们有何影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按照目前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的规模推算,此次降准增加的流动性,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降准虽然让银行的钱变多了,但金融风险也增加了,央行降准后,因此有关银行理财可投资财产有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减少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当我们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其收益率也跟着下降,减少我们理财的收入。
银行资金紧张额度不够用时,银行为了拉存款,往往也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准后,银行额度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为了降低资金成本,银行往往会降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钱放在银行更不值钱了。
因为银行有钱了,不可能把大量的钱留在手上,而是将其中大部分的钱贷出去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准之后,银行可用于放贷的钱变多了,向银行贷款也就可能更容易。
降准之后,经济波动的压力不会轻易缓释,进一步降低资金成本的需求依旧迫切,真正放大招还是降息,在经济走软的预期之中,市场未来能否看到央行进行降息操作还尚未可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预计,2023年二季度美联储有望停止加息、国内通胀读数相对较弱,货币政策面临的两大掣肘将同步走弱;如若国内第二波疫情确在3~6个月内出现,且对中国经济造成超预期冲击,二季度将成为MLF政策利率调降的窗口期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核心通胀整体风险是否可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当前无论是人民币汇率,还是发达经济体央行的紧货币节奏,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约束均已减弱,央行可能更关心核心CPI超预期的可能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一则,近年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严重、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恢复需要时间,如无大规模刺激政策,疫后消费内生恢复的高度或有限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二则,中国经济尚处潜在增速以下,劳动力整体供大于需、主动退出就业市场的意愿不强,疫后劳动力市场修复能力可能更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三则,房地产市场复苏或较缓慢,有助于房租等服务价格的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在极端情形下,若国内大规模消费刺激政策出台、疫情反复对劳动力供给的冲击偏强、主要城市房价和房租较快反弹,或者海外通胀风险再升温,核心CPI可能在2023年下半年较快上行,四季度突破2%的“警戒线”。